安康市老科协与旬阳市联合举办第33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

 二维码

      为向广大农民朋友普及科学知识,弘扬科学精神,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掀起崇尚科学、热爱科学的热潮,提高全市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,助推乡村振兴、引领美好生活,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3月14日,陕西省安康市老科协第33届“科技之春”宣传月、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暨“孝义新风进万家”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在旬阳市棕溪镇王院村隆重举行。来自安康市、旬阳市的科技、教育、卫生的老科技工作者和王院村的村民300余人参加这次启动仪式。

      启动仪式由旬阳市政协副主席吕晓静主持,旬阳市棕溪镇党委书记屈轩致欢迎辞,旬阳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胡维超讲话,安康市政协原副主席、市老科协会长黄秀玲宣布第33届“科技之春”宣传月、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暨“孝义新风进万家”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启动。

      安康市老科协副会长张忠民、朱新年及银龄艺术团30余人,旬阳市老科协组织6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出席活动。市、县老科协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技能优势,通过悬挂条幅、发放宣传资料、布置宣传展架、现场咨询等方式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,围绕文化服务、科普宣传、医疗义诊、法律咨询、农技推广等核心内容,全方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文化、科技与健康知识。


      启动式在舞蹈“开门红”的歌舞声中拉开序幕,安康市老科协银龄艺术团、旬阳市老科协展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,非洲鼓《好运全都来》、舞蹈《赶大车》、汉服古礼秀《礼仪东方》、三句半《赞旬阳》、时装秀《搀扶》等10文艺节目。这些服务让王院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多彩的文艺演出,学到实用知识,获得切实有效的帮助,精准对接并不断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,打通基层文化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。


      科学技术是**生产力。按照中、省老科协、科协的要求,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老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,认真做好第33届“科技之春”三下乡活动。本次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本着接地气、暖民心、重心下移,服务基层的原则,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助力乡村振兴,助力企业技术创新,动员和组织广大老科技工作者进村组到地头,进企业下车间,到社区进校园,开展科学普及和科技为民服务,为奋力谱写我市追赶超越新篇章奉献余热,提供科技支撑。


      科普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事业,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积极参与。安康连续开展的33届科技之春活动,路子越来越广,规模越来越大,成效越来越明显,农民群众越来越欢迎。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,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,解决了部分群众缺医少药的问题,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,促进了农村产业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。安康市老科协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自1991年举办以来,渠道不断拓展、内容更加丰富、形式日益创新,已经成为具有鲜明安康特色、在全市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科普品牌活动。今年3月至4月,安康市老科协上下将聚焦公众所需所盼,创新活动思路、改进科普方式,为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、广大公众享受科普搭建更加便捷的科普服务平台,推动科普资源下沉、科技人才下沉、科普服务下沉,提升公民科学素质、助力乡村振兴。

      下午在村書記陈分新的带领下,大家又参观了“反邪教警示教育展览馆”和“王院村发展史馆”、王院村乡村振兴学堂、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教学点。村支书陈分新亲自为大家讲解,使大家深受教育和启发。据统计,这次科技之春三下乡活动,安康、旬阳老科協共组织农林、科教、卫生、法律等各类专家120人,拉挂宣传横幅15条,表演文艺节目10个,组织三个医院15名专家义診病人80人,30名农林专家开展技术咨詢服务农民75人,发放药品药具11500元,农业技术资料、培訓教材110000份。